(已下載)古道話海絲作文

九年級(國三) 2025-08-05 925字 賀芷嫣
      清人李暾在《冒雨過小白嶺》中雲:“百年幾遂丘壑心,快遊安得俟風日? 雙肩竹橋去如飛,但聞兩耳松濤急。”浮生若夢,若能閑雲野鶴,豈不快哉!         偷得浮生半日閑...

      清人李暾在《冒雨過小白嶺》中雲:“百年幾遂丘壑心,快遊安得俟風日? 雙肩竹橋去如飛,但聞兩耳松濤急。”浮生若夢,若能閑雲野鶴,豈不快哉!
        偷得浮生半日閑,此刻我亦站在老傢村口那條名叫小白嶺的古道上。
        古道蜿蜒約兩公裡,中間是條石,兩邊用鵝卵石砌成,千年的歲月流洗,條石早已被磨得光滑異常。整條古道寫意得很,沒有臺階,順著山勢平緩盤旋而上。古道兩旁遍植松樹,間或有難以合抱的古松,遮天蔽日,帶來一絲涼意和靜謐。我想人生至美,本在孤寂處、風景裡,此刻,溪水淙淙,松香陣陣,綠意蔥蘢,怎一個愜意瞭得!
最喜秋日來此。穿梭在層林盡染的山野間,光影交錯,前方一路美景,身後一串腳印。攀上小白嶺山頂,俯瞰鑲嵌在群山之間猶如明珠的太白湖,遠眺“深山藏古寺,雲裡聽梵音”的天童寺,“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情懷便湧上心頭。
        下山時,發現路口有一副對聯:“二十裡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依稀記得是王安石的佳句,向爸爸求證,爸爸點頭說:“是的,不過可不止王安石來過這裡,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走過這條古道呢!“
       爸爸打開話匣子,小白嶺古道的面目便在我心中變得清晰起來。寧波自唐宋以來就是中國海上貿易的中心,海船帶去的,不僅是茶葉和瓷器,更多的是文化和技術。小白嶺古道不遠處的天童寺是江南佛教的中心,吸引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來留學和朝拜。他們便與這條小白嶺古道結下瞭不解之緣。
      千餘年來,這條路,王安石走過,榮西走過,道元走過,雪舟走過,加藤四郎走過,陳和卿也走過……他們或峨冠博帶,或衲衣芒鞋,或虔誠頂禮,或行色匆匆。在他們身後,是臨濟宗法和曹洞宗風在東亞生根;是茶道和瓷器在日本萌芽,是一座座唐式建築在異域拔地而起……石板和鵝卵石鋪就的小路,走出瞭一條海上絲綢之路的寬廣大道。
她恰似一個縮影,象征瞭中華民族以開放的心態,輸出物質和精神成果而被世界認可。人類的各種文明不正是在你來我往中,交流、互鑒、進步並最終造福於人類自身嗎?
      寧波的港通天下,當缺不瞭這條古道。她一手挽起從黃土中生發的中華文明,一手又拉住駛往蔚藍海洋的風帆。一邊是海納百川的豁達,一邊是勇往直前的堅毅。那麼這條古道隱隱折射的,不正是我們寧波人知行合一的精神嗎?
      山巔之上,惟聽松風陣陣。遙望前方,隱見東海風濤浪卷。群峰如帆,山巒如船,傢鄉宛如巨輪,在這條創造財富和傳播文明的海上絲綢之路上,踔厲奮發,奮勇前行!


(已下載)古道話海絲作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發現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站刪除!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