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下載)山上水邊,又見炊煙作文
山上水邊,又見炊煙
作者 黃 罕 浙江餘姚市蘭江中學905班 指導老師 王芳玲
喜迎二十大·我的傢鄉在‘浙’裡
流淌著古韻的小巷,穿過白色落梅的低吟,穿過青磚黛瓦的小路,“浙”裡是我的傢鄉——餘姚。
餘姚是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她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著自己的風景特點。這裡是王陽明的故居,有黃宗羲的遺跡,經歷過千年歷史的沉沉浮浮,其景色之多,景點之多不言而喻。因為山腰有微泉,幹旱不涸而得名的龍泉山是這裡的風景代表,圍繞龍泉山,東部有龍泉古剎,雖然經歷瞭鴉片戰爭國外侵略者的破壞,但是經歷風雨後的她,終於又重見光彩。茂林修竹間,古井終年不涸,得名龍泉井,王安石等名人在這裡任職期間,時常來這裡玩賞。
這裡還有有名的“四先賢故裡碑亭”,這四位先賢是嚴光、王陽明、朱舜水和黃梨洲,這一碑亭於清代建立,是對四位先賢品行的贊揚。“丹山赤水洞天”幾個大字在白水沖可見,這是宋徽宗的親筆題寫,相比看過《清平樂》的觀眾對宋徽宗都很瞭解,這是古代歷史上的難得真正仁慈聖君,有他的墨寶在此給這裡增添瞭不少歷史古韻。浩渺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在這裡都曾留下過自己的腳印,而我們從歷史長河中回溯,人類文明的起點,在這裡也可以略知一二。這裡有河姆渡文化遺址,經過勘測研究,確定這裡發掘的器物等距今有6900多年的歷史,其中出土的刀、匕首、木結構建築等,無不用無聲的話語訴說著過去的歷史文化和文明。可以說,餘姚這個地方,有山有水,有河有橋,人傑地靈,風景如畫,身臨其境就會讓人流連忘返。
酸酸甜甜的楊梅不是出在別處,正是餘姚,楊梅的品種眾多,且歷史悠久,產出的楊梅味道特別受人喜歡;不起眼的下飯神器,榨菜,在餘姚也是有名的特長,餘姚的榨菜是浙式榨菜的典型代表,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榨菜特點;豆酥糖,是源於清代的著名小吃,是寧波“三北”名點,香、甜、松是其特點,入口酥化,香味濃鬱,而且不沾牙、無糖渣,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食用;梁弄大糕是不能忽視的小吃,其制作精良,工藝獨到,味香粉糯,甜而不膩,老少咸宜。這些都是餘姚的特色小吃,來到餘姚吃上一口,就會讓你記住這個味道,並且在口中回味,久久不能忘記。
除瞭吃的,餘姚還有很多其他特色的產品。比如,茶葉,從漢代開始,餘姚的制茶技術就已經爐火純青,到唐宋時期達到瞭巔峰,餘姚茶中最著名的是瀑佈仙茗。“四明十二雷”的茶品在宋元明時期作為貢茶敬獻。草編、竹編也是這裡不能忽視的特產,草帽草席在我們這裡非常常見,小時候,我們就是在編織的草席上長起來的,我們可以在上邊肆無忌憚的爬,跑,草席承載瞭我們童年時候很多的記憶。
這裡的草帽種類也很多,金絲草帽、玻璃草帽、席草帽等,名字眾多,蘊含著各自的特點,也有各自的文化,這些草帽不僅在餘姚名聲很大,在世界范圍也是如此,很多種類的草帽都遠銷國外,將餘姚的技術和文化也都帶去瞭國外。從這些特產,其實不難看出,餘姚人是勤勞的,是心靈手巧的,是積極上進的,他們對生活充滿瞭憧憬,對未來充滿瞭希望,這就是樸實的餘姚人,他們將自己祖先的品行一代代傳承下來,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一輩輩傳瞭下來。我們是這樣熱愛這片土地,是這樣團結自己的同胞,是這樣積極地擁抱生活。
餘姚城區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那裡綠樹成陰,鮮花盛開。一條孕育瞭河姆渡先人的姚江把餘姚城區分成江北、江南兩大片,而波光凌凌的姚江上,凌空橫跨著一座浙江第一橋——“通濟橋”,把江北和江南又融為一體。依江聳立著一座鬱鬱蔥蔥的龍泉山,近幾年市政府花大力把山腳的舊房子拆遷,建瞭好幾個環山公園,那裡鳥語花香,鮮花盛開,小橋流水,人們像生活在大花園裡一樣。而郊區則是旅遊勝地,有大嵐的“丹山赤水”,那裡到瞭金秋十月,滿山遍野的果樹上掛滿瞭黃澄澄的柿子,迷人的風光,無法用語言形容;有大隱的“天下玉苑”,那是全國最大的玉文化公園,公園裡的玉石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玲瓏剔透,有全國最大的玉石,有仿照北京天壇大小一樣的建築物,被稱為“南天壇”;有“四明山森林公園”,那裡可是天然的氧吧;有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那可是全國級文物保護地;有“四明湖度假村”,還有許多名勝古跡,有“瑞雲樓”、“龍泉寺”、“狀元樓”、浙東第二藏書樓——“五桂樓”等,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給餘姚人們帶來瞭豐厚的回報。
餘姚還是浙東抗日根據地,從古到今,餘姚人在每個時代都是好樣的。今天,我為身為餘姚人而感到驕傲。今天的河姆渡傳人又在為建設經濟繁榮、科技進步、環境優美、社會安定、人民富裕、現代文明和歷史文明交相輝映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等城市而奮鬥。
(已下載)山上水邊,又見炊煙作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