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兩岸說餘姚(已下載)作文

九年級(國三) 2025-08-03 1024字 呂冠毅
   在我的傢鄉餘姚,有一條河,好似一條碧綠的絲帶穿過整個姚城,它就是孕育瞭我們整個餘姚的母親河——姚江。在它的兩側,曾發生和正在發生著許多細碎的小故事。它們共同拼...

   在我的傢鄉餘姚,有一條河,好似一條碧綠的絲帶穿過整個姚城,它就是孕育瞭我們整個餘姚的母親河——姚江。在它的兩側,曾發生和正在發生著許多細碎的小故事。它們共同拼成瞭一幅姚江歷史與未來的壯麗圖景。
   某個夏日傍晚,迎著驕陽過後一陣陣涼風,我和爺爺一起到姚江邊去兜風,首先來到瞭蘭墅橋旁。波光粼粼的江面,蕩漾著漣漪。蘭墅橋下乃是江水分流之處,自古以來便是交通樞紐。橋下停著許多船隻,也有許多市民正在散步、聊天,處處洋溢著愉悅的氣氛。我和爺爺一遍說著笑著,一遍邊看著兩岸的風景,不知不覺就走到瞭通濟橋旁。
   通濟橋又叫老江橋、姚江橋。現存橋段全長五十多米,如同一條雄偉的巨龍,橫跨在姚江之上。橋身長滿瞭苔蘚植物,還有許多小花綻放其上。橋的兩側有兩副對聯,東聯為:“千時遙吞滄海月,萬年獨抵大江浪”;西聯為:“一曲蕙蘭飛彩鷁,雙城煙雨臥長虹”。這是京杭大運河通向東海的途中,經過餘姚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橋,故其有“浙東第一橋”之譽。我和爺爺拾級而上,用手觸摸著它雖久經風霜卻仍堅強不屈的身軀,感受它雄偉的魄力與曾經無比輝煌的歷史。
   我們一路向東進發,來到瞭一排金屬擋板前。爺爺告訴我,這是姚江兩岸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它被我們餘姚市民親昵地稱為“防洪神器”。回想九年前的那場洪水,市區內的水位曾達到一米多高,許多小區被淹,一樓甚至被泡爛,當時的場景慘不忍睹。後來,我們市政府花費重金修築瞭這道防線。板與板之間嚴絲合縫,並與地面緊緊貼牢,讓洪水沒有可乘之機,隻能望而生畏。在最良江、侯青門江等江河沿岸,也能看見“防洪神器”堅韌不拔的身軀。它們就如同一道道鋼鐵長城,保衛著整座姚城與千千萬萬的餘姚人民!
   此時,夕陽已快要落山瞭。我們來到瞭最後一站——玉皇山公園,穿園而過,我們來到瞭公園的東邊。遠處一座橢圓色的白色建築物深深吸引住我的眼球。它就是我市全新的公共文化中心瞭吧!它占地8萬多平方米,集多功能活動區、大劇院、圖書館等於一體,是人們讀書看戲、陶冶情操的好去處。落成後,我們可以在浩瀚書海中漫遊,在餘音繚繞中放松心情,它將成為餘姚市的文化殿堂,帶給人們全方位的文化享受。在燦爛的夕陽餘輝下,它被染成瞭金色,更加的光彩奪目。
   在秋日暖陽的照耀下,“防洪神器”是金色的,通濟橋是金色的,姚江也是金色的。它們互相融合在一起,構成瞭一幅詩情畫意般的姚城秋日圖。楊柳依依,水鳥和鳴,陣陣晚風,仿佛都見證和訴說著餘姚的曾經滄海與萬裡前程!終於,夕陽的最後一抹餘輝灑向瞭大地,落在地上,落在樹枝間,更落在成千上萬、數不勝數的餘姚人民的心裡!希望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在改革開放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越走越遠,鵬程萬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姚江兩岸說餘姚(已下載)作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發現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站刪除!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