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我的傢鄉在“浙”裡(已下載)作文
“史”於“浙”裡,始於“浙”裡
寧波市鎮海區仁愛中學九年級4班 吳雨同
我算是土生土長寧波鎮海人,盡管小學期間去北侖區讀瞭幾年書,但是每每節假日回到鎮海的奶奶傢,感覺這裡的風土氣息都是那麼的熟悉,我想這就是傢鄉的情味吧。
寧波是有濃厚歷史底蘊的,素有“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譽,說到書的歷史就得提到天一閣,它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50多年瞭,始建者范欽根據鄭玄所著《易經註》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語,將藏書樓命名為“天一閣”,所藏各類圖書典籍達7萬餘卷,它可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私傢藏書樓之一;而說到港的歷史就不得不提我們鎮海瞭,在鎮海沿江路有一座牌樓,上書四個大字:利涉道頭,古人稱舟楫為利涉,有“順利渡河涉水”之意,道頭則是寧波話“碼頭”的意思,這四個字是鎮海人對船隻出航安全、順利的美好祝福。它始建於宋崇寧三年,是寧波史載最早的一座碼頭,號稱“明州第一碼頭”,當時,日本、高麗的時辰、僧侶常常從這裡出入中國,這裡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站。
除瞭厚重的人文歷史,我的傢鄉還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地位,小時候我發現在寧波乃至鎮海隨處可見那抹海藍色----譬如甬江兩岸的海軍艦艇,人民路上海軍航空兵司令部大院門口的哨兵等等,後來知道瞭除瞭地理位置的原因,還和她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密不可分,看似小小而靜謐的鎮海其實有著濃濃的歷史沉淀,深藏著功與名。
暑假伊始,我帶著歷史片段沿著鬱鬱蔥蔥拾階而上從後海塘西首出發到東首巾子山的滄桑亭,再到招寶山東麓下的安遠炮臺,最後來到海防遺跡紀念館中得到瞭總結升華,看著炮臺的殘垣斷壁和戚繼光、盧鏜等一批文官武將的文筆石刻,我仿佛聽到瞭它們深沉的訴說著抗倭、抗法、抗英的那段歷史,那時的天空陰雲密佈而崢嶸的歲月波瀾壯闊。
今天的中國天空是多麼晴朗,國富民強,我們的傢鄉也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數字、詩畫、富裕都一一實現:繁華的城市裡,一棟棟高樓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城外的工業園裡,整齊的廠房寬敞明亮;郊外的田野上,高速公路從村旁穿過,高速鐵路從山間跨過;清澈的小溪從村前流過,白墻紅瓦的樓房鱗次櫛比…。
讀著《我的傢鄉在“浙”裡》這本書,為傢鄉自豪的同時,我深感肩負著振興中華重任的路還很漫長,周總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所以當前之努力,應當是為自己;將來之奮鬥,必將是為瞭整個中華民族!讓我們接過前人手中的接力棒再次出發,將中國和傢鄉建設得更加輝煌!
指導老師:陳瓊
喜迎二十大•我的傢鄉在“浙”裡(已下載)作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