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情感,而粽香,是这个情感的载体。
——题记
读完琦君的粽子里的乡愁,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散文犹如一根无形的线,轻轻的拨动着我的心。
我与《粽子里的乡愁》的初识,是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搜集关于“乡愁”的散文,在漫长的搜集当中,我看到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名字“琦君”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点开了这篇散文。
在粽子里的乡愁这篇散文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母亲为了端午节而包粽子。“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琦君家乡的粽子有许多种:比如琦君最爱的灰汤粽;祭奠祖先的子孙粽;以及布施乞丐的“富贵粽”。琦君家乡的粽子做法也十分独特且简易。就如琦君最爱的灰汤粽就只是用干稻草烧成灰,放入水中浸泡,再用白米粽放在灰汤粽里浸泡一晚上左右的时候,蒸一蒸,一个香喷喷的灰汤粽就好了。“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可如今琦君已离家几十年,在这段时间中,琦君也许早已将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灰汤粽的怀念,化成一缕缕似青烟的乡愁了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一缕缕的乡愁呢?例如离家几十年归来学业有成的游子,回到故乡却已是乡音无改鬓毛衰了。在故乡久久等待孩子学成归来的那一刻的父母,日复一日的盼着盼着,时光荏苒,父母转眼乌黑的头发也早已成为了缕缕银丝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乡愁。它藏于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在,却又无时不思。
乡愁的含义不仅限于此,许多为了国家发展而出国学习先进知识的人,学成后回国报效祖国。在此期间,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过着孤独的生活。例如,我们熟悉的邓稼先在美国学习时,无法与家人联系,每天全身心投入学习。学成后,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然而,回国后,他与家人见面的机会仍然很少。邓稼先的选择是牺牲家庭团聚,以成就事业的发展。在研发氢弹的过程中,他怎能不思念家人呢?这难道不是一种乡愁吗?
乡愁如同潺潺流水般涌上心头,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天,爷爷奶奶总会带我去挖竹笋,并用竹笋煮汤。记忆中的竹笋腊肉汤香气浓郁、味道醇厚,却又如此遥远。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好不容易回一趟家,却恰逢错过挖春笋的最佳时节,这意味着我很难再品尝到那正宗的竹笋腊肉汤了。
乡愁是一条长长的丝线,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距离多么遥远,它始终紧紧地牵系着游子的心。它藏在记忆深处,化作一缕淡淡的忧伤,萦绕在心中,难以忘怀。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