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周记本 > 小学 > 从“护短”到“护航” ——一位街舞女孩爸爸的作文4000字

从“护短”到“护航” ——一位街舞女孩爸爸的作文4000字

2025-11-09 20:47

特级教师万平老师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份平常心淡定地做一份持久的努力。”这份持久,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成长历程的耐心守候。

人啊,很容易在最重要的时刻显露出软弱的模样,因而在自己的孩子犯错的时候,本能的保护欲如同一层温柔的铠甲,将孩子与现实隔开——这不是溺爱,这是最朴素的亲情表达。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深深理解这份爱的重量与缘由,也知道在认知有限的困境下,家长那份一开始表现为自以为是的理直气壮到知道事情真相的手足无措。他们不是不想去理性,只是尚未学会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去爱;他们并非固执己见,只是需要有人点亮那盏认知的灯。

珍惜每一次的家校沟通,以耐心为桥梁,用事实说话,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帮助家长认清揭开面纱后的真相。教会家长将这份出于本能的父母之爱,转化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案例描述:

小薇(化名)是一位来自外地农村来城读书的小学二年级女孩,聪明活泼,特别喜欢街舞。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很宠爱她,省吃俭用又风雨无阻地送她到专业老师地方一对一学习舞蹈,希望她能跳出地域的壁垒,走出自己的一条光明大道。受网络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小薇爸爸陆先生(初中文化)推崇“民主教育”,也希望尽自己所能“富养女儿”。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女孩胆小,确实表现得很听话。但陆先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所以一旦事情发生,就张开宽大的翅膀,开始了失去理性的“护犊子”。

事例1:

第一次事情发生是在一个夜晚,陆先生突然打电话给我,语气尖锐地表示必须让小冯(小薇的同桌,一个内向的男孩)家长到学校里来,必须给她女儿道歉,说把小薇弄伤了,电话里传来的语气非常不礼貌。我虽然不高兴,但也冷静表示今天太晚了,明天第一时间处理并会及时回复他。

第二天一到学校,我就把分别把两个孩子叫出来询问。通过细致耐心地交流,最后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上语文课的时候,上到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课文里提到了仙人指路,小朋友们纷纷表演起来。小薇先掐了一把小冯,小冯不高兴了,就掐来掐去的,男孩力气大,小薇的手臂就出现了淤青。晚上回到家洗澡的时候,家长发现了,问起孩子,虽然他们很爱孩子,但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表现得也是很严厉的。出于惧怕,小薇撒谎说前一天就被掐过,老师还处理过伤口。其实前一天只是孩子在家摔倒脚崴了一下,小薇妈妈给孩子处理过伤口了。

事例2:

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后,除了校队留下来训练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放学了,我们老师则去开会。那天会议不长,我背包准备下班路过教室的时候,突然听到关闭的教室里传来了声音。走进去一看,是小薇和另外一个同为校队的女孩留在了教室。问她们不去校队的原因,两个女孩说打扫卫生。由于那天的值日生不是她们两个,且我们班也没有放学留下来打扫卫生的习惯,批评了几句担心他们课程落下就让她们先去上课了。出于安全考虑,晚上跟两个孩子家长分别取得沟通。两个孩子相互推责,陆先生较另一个孩子父母表现出来更为强烈的愤懑,觉得不是自己孩子的责任,是另一个女孩撒谎了,不能往小薇身上泼脏水。

事例3:

一日午饭后,孩子的脸特别白,问原因,拿出来一个成年人用的气垫Bb。我没收后跟家长联系,家长说担心孩子晒黑影响以后表演的舞台效果,让孩子体育课前使用。

案例分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教育都能帮助其健康成长。但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家长的认知与能力,让我看到了陆先生的欠缺。

1.教育价值观失衡:当消费主义的浪潮与失衡的教育价值观相互裹挟,连最应被珍视的童真都面临着被异化的危机。或许是由于跳街舞参加比赛的经历,见识了这个群体展现出的活力与个性色彩,家长的审美期待让本该天真烂漫的孩童过早地套上了成人审美的枷锁——本为修饰成年人的气垫Bb成为了孩子日常防晒的标配。这种看似前卫的养育方式,实则暴露了双重迷失:既漠视了化妆品化学成分对儿童娇嫩肌肤的潜在伤害,更扭曲了孩子对美的自然认知。教育的真谛在于守护成长的本真,而这类本末倒置的行为,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陆先生对儿童发展规律的误读——他们将成人世界的价值标准粗暴移植到儿童世界,让本该自由探索的生命,在过早的审美规训中失去了最宝贵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养育方式的偏差,更是对童年价值的消解。

2.家长盲目信任,遇事“护短”:事例1中,家长看到孩子淤青的手臂,问完了孩子,陆先生第一反应是:“我家小薇很乖的,她这样说,肯定就是小冯欺负我家孩子。事例2中,一开始提出逃训练的就是小薇,但陆先生将助力孩子成长的焦点偏移成为“怎么说是我家女儿的主意,你说是我女儿的主意,我多没面子。”甚至私下对小薇说:“别怕,爸爸相信你!以后不要跟她玩。”导致小薇学会推卸责任。这种非理性的教育态度,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心理动因。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过度信任可能源于家长自身的补偿心理——将自己童年未获得的自由投射到孩子身上;也可能出于防御机制,通过美化孩子行为来维护完美家长的形象。这种信任表面上是尊重孩子,实则剥夺了他们认识错误、承担责任的重要成长机会。

3.教育方式极端化:由于陆先生过于相信自己的孩子,事例1中,我第二天问清事情后,拍了一段视频。视频里是我与孩子的对话,在对话中,能够清楚地还原事情真相。几分钟后,陆先生回了电话,一开始顾左右言他,待我说我能理解家长前一天晚上语气很重的原因,陆先生有了我给的台阶,他终于愿意走下来了。但由于证据确凿,当天晚上的陆先生异常暴怒,严厉责罚课孩子,还让女儿写了长长的一封道歉信,且将打孩子的视频发给了我。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让人不忍看完。

3.孩子行为矛盾化:小薇在爸爸面前撒娇耍赖,在老师面前既渴望表扬,却又敏感自卑,惧怕失败。对于校规班规,小薇虽清晰知晓,却屡屡明知故犯,前阵子又怂恿坐她后面的男生去打她不喜欢的另外一个男孩,期望不是自己出手能逃脱责任。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例中,她时而强势主导,时而被动服从,矛盾的行为中,凸显出来的是家长教育系统的混乱。事件中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她对环境不稳定的所呈现出的应对,是需要通过改善教育生态来根本解决。

干预策略:

作为班主任,我决定分步骤引导陆先生:

1.共情肯定,建立信任

事例1中,在家长回电中,我夸赞了陆先生重视孩子的教育,能够风雨无阻地送孩子学跳舞,是负责任的家长。提到小薇的舞蹈天赋和表现力,还夸奖孩子跳得特别好。事例2中,当陆先生激动地表示不是她女儿出主意的时候,我就说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了,孩子一方面记不清了,另一方面,两个家庭都是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女孩子胆子小,惊恐之下记错都有可能,让他一定要好好跟孩子说。听到我对他教育行为的肯定,陆先生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故事中,陆先生逐渐对我越来越信任,发生事情会等我学校里先了解一下,再结合孩子说的话来分析。在一次家长会后,我问他:“您希望小薇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陆先生脱口而出:“当然是自信、有出息的人!”我顺势引导:“那咱们得一起帮她学会担当,毕竟社会不会像咱们一样包容她呀。”

2.用“舞蹈”比喻教育,通俗说理

我说:“您送小薇学舞,老师肯定要求她练基本功,错了就得纠正,对吧?如果教练只说‘随便跳’,她能进步吗?学习也是一样,‘民主’不是放任,而是该严时严,该夸时夸。”我跟陆先生说,教育孩子就像教一支舞蹈,既不能把着孩子的手跳完整支曲子,也不能完全放任他们在舞台上自由发挥。优秀的舞蹈老师都懂得:先要教好基础动作(规则意识),给足练习空间(自主探索),在关键节点给予指导(适时引导)。当孩子跳错步伐时,明智的做法不是立刻拽着他们重跳(粗暴干涉),也不是假装没看见(放任纵容),而是停下来,示范正确的姿势(正向引导),鼓励他们自己调整(培养反思)。一支好舞蹈需要节奏的快慢相宜——该严格时像芭蕾般一丝不苟(原则问题),该宽松时像即兴街舞般包容创新(个性发展)。记住,我们不是在培养只会模仿动作的提线木偶,而是要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律动,最终跳出精彩的人生之舞。陆先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3.教具体方法,代替打骂与纵容

经过以上两个步骤,陆先生坦诚告诉我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让我教他科学的教育方法。于是,我告诉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成长三步法”,就是遇到问题先问小薇:“发生了什么?”“你觉得哪里没做好?”“如果回到事情发生的事件,你又会怎么做?”在这三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反思与处理能力。第二种方法是“机会阶梯法”,就是不直接怒吼,而是明确告知孩子犯错的后果,制定家规,比如今天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冲突,但是如果能够自己主动道歉,并用具体行为去弥补过失,双休日还能奖励一顿大餐。家规一旦确认,所有家庭成员必须都要遵守,并坚持执行。

4.家校联动,强化正向行为

我让小薇当文娱委员,让她音乐课带路队,班队课上,教小朋友们唱歌,并拍视频发给陆先生,并且告诉他:“小薇音乐素质很好,很有领导力,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那就更完美了!”陆先生看到女儿被认可,更愿意配合老师。

辅导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陆先生不再一味护短,学会先倾听再判断,惩罚时也解释原因:“爸爸罚你不是不爱你,是因为撒谎会害了你。”而小薇也逐渐学会遇事先思考再行动,如果真的做错了,也积极地承担责任了。前几天期中家长会后,陆先生还主动向我求助:“老师,她最近又找借口不练舞,我该怎么沟通?”

反思感悟:

通过小薇父女的转变,我深有体会,首先,在教育工作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农村的家长,这位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老师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民主≠放任,民主不应该误解为不批评,要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同理解“规则下的自由”。其次,尊重家长的家庭教育核心。小薇家将孩子的兴趣——街舞作为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去尽最大的人力与财力支持,所以,我就从街舞中切入道理,家长更易接受。除此之外,对于低学历的家长,要更多的给予工具,也就是要直接教家长可操作的沟通话术、奖惩技巧等等,农村人朴素的性格特点更需要实在的方法指引。

当我们遇到“护短”的家长,作为班主任老师,就应该运用教育智慧,承担专业舞编的职责,欣赏家长对孩子的天然爱护,同时还要帮助家长掌学的教育节拍。引导家长从“护短”的感性走向“护航”的理性,这样,孩子的成长才能真正“舞”出精彩。

看了从“护短”到“护航” ——一位街舞女孩爸爸的,你可能喜欢看

随便看看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