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子缓缓驶入宁海县城西南角,白墙黛瓦的前童古镇便在晨雾中显露出轮廓。这不是一座被时光封存的博物馆,而是一个依然在呼吸的江南。
走在石镜山路的青石板上,“逸飞影院”旁那条窄窄的巷弄让我停下了脚步。当地人叫它“响墙弄”——试着轻轻拍手,声音在卵石墙间碰撞回荡,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就在这巷口,有一口特别的井。井壁上的卵石已被岁月磨得光滑,井底的石条拼砌得一丝不苟。一位坐在门前晒太阳的老人告诉我,这口井诞生于1970年那个最艰难的年代,是全村人合力挖就的集体记忆。“你看这井中有井的设计,”他指着井底说,“那是祖先留下的智慧,天再旱,我们也有水喝。”
穿过响墙弄,整片明清建筑群在眼前铺开。不同于那些过度商业化的古镇,这里的老人还在自家门槛上择菜,孩童在祠堂前追逐嬉戏。始建于南宋的前童,历经八百年风雨,依然保持着最本真的生活模样。始迁祖童谟选择的这块宝地,果然如他所愿——山水环绕,藏风得水,守护着一代代前童人的烟火日常。
转角处,蒸笼掀开的雾气带着小笼包的香气扑面而来。手撕饼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炒年糕的酱香飘过巷口,清汤牛肉面的热气模糊了木格窗。这些不只是美食,更是古镇跳动的脉搏。
夕阳西下时,我站在慧明寺前,终于明白“前童”二字的重量。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一口井如何见证共渡时艰的温情,一条弄堂如何留住岁月的回声,而一座古镇,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守护着最珍贵的寻常。
前童,我会再来的——在某个细雨绵绵的清晨,或者阳光正好的午后,来继续聆听这首永远读不尽的江南长诗。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