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探寻茶文化的奥妙,这个夏天,我随学校前往职高参加茶艺社会实践,亲手触摸、冲泡、品味,方才懂得何为“真知”。
初进茶室,一股清幽的茶香便萦绕鼻尖,让人身心放松。教室用白色砖瓦铺成,显得通透澄明,墙角摆着素雅的插花,竹帘半拢,流苏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摇曳,清新别致,我仿佛已走进古代,入了那品茗赋诗的雅境了。
坐定方听得老师讲课,那老师着一身素雅白净的旗袍,乌黑的头发梳成一个发髻在脑后,颇有几分茶者风范。她给我们讲解了“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的典故,以此晓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的功效;讲解了茶分为“绿、白、黄、乌龙、红、黑”六个大类,以此品不同茶叶的泡法和口味;讲解了茶品种多样之如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等,以此感茶文化的深厚魅力。
经过简单的学习后,我们便着手实践自己泡茶,体味古人的茶道之美。学长学姐手把手教我们温杯、投茶、注水的标准动作,每个人都听得目不转睛,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错过某一个细节。我们也自己开始体验,只见我手拿一个精小的白瓷盖碗,小拇指微微翘起,斜倾着向公道杯中注水。第一次注水过少,致使茶汤颜色发黑,浓得发苦,经学长指导后才知道水要注一半高度,茶叶才能舒展,改正后,再用茶匙将茶叶拨至公道杯中,轻搅三圈。我欠身,捧住温热的公道杯,将泡好的琥珀色茶汤稳稳地注进面前的茶杯中。茶水与杯底相触,发出清悦的声响。我双手端起,轻抿一口,初觉微涩,细品,喉底泛起甘甜,原来这就是老师说的“不苦不涩非茶,苦尽甘来是真”。一杯茶喝下,精神都变得好了许多。其实,茶艺也需考虑饮茶人的口味偏差,就像演讲也要考虑听众一样,例如,体质燥热者宜饮绿茶降火,胃寒者适合红茶温养,乌龙茶则能提神醒脑,适合疲惫的午后。
这次茶艺社会实践,不仅让我学习了茶相关的知识,也亲身体验了沏茶的过程,切实体会到了茶香、茶韵、茶文化。原以为泡茶只是热水冲叶,实践后才明白,水温、器皿、手法都会影响茶汤滋味。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真正的知识非纸上谈兵所得,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而来。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