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裡有詩畫(已收並下載)作文
“浙裡”有詩畫
寧波鎮海仁愛中學 唐允希 指導老師:朱碧宇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綿綿的群山與縹碧的江水相得益彰,翩然如畫。麗水是“浙裡”詩意畫卷裡秀與靈的結合。
秀山麗水,天生麗質。麗水就是這樣一片天然潤澤的地方。藍天下,青山旁,一汪綠意盎然的江水如溫潤的玉帶恣意流淌,將那些煙雨籠罩下的土地串聯起來仿佛玉帶上的珍珠散落。村落有瞭江水的濕潤,也有瞭沿江青山的清香,在千年古樟的濃蔭蔽日下,宛若秘境。每至春夏,晴空萬裡,朝陽下的碧水,時而像翡翠,時而像明鏡,時而又像穿上瞭婆娑的金紗,光彩照人。輕風拂過,江面微皺,漾起魚鱗般的細紋。“江若青衣帶,山如碧玉簪。”兩岸的青山錯落有致,在朝陽的照耀下也格外嫵媚,雖無壯麗磅礴之勢卻盡顯輕描淡寫的靈動,隨著綠水逶迤延綿而去。天空也仿佛被染成瞭碧藍,雲朵幻化著各種圖案,在天上,也在水裡。水、山、天相融,凝碧流彩,鮮亮明麗。若是秋冬,遇上連綿細雨,麗水更是美得動人心魄。雨幕輕罩江面,煙波浩渺,有些朦朧與混沌。青山被水霧滋潤,樹木蔥翠欲滴,再遠處黛峰籠罩,若隱若現。怎麼看都像是一幅流動的水墨山水畫,置身於此,讓人不得不折服於浙裡的“水之美”,“山之秀”。
山清水秀聽風雨,人傑地靈隱其中。麗水自古不乏名人。有宋代的江湖詩人葉紹翁,明朝開國元勛劉基,還有明代名曲湯顯祖在此任職,期間留下瞭傳世佳作《牡丹亭》。除瞭文人騷客,人豪名流,民風淳樸勤勞智慧的麗水人更是給後人留下瞭造福至今的千古一堰一通濟堰。這座古堰由距今1500的南朝始興,南宋范成大主持休整立碑勒石,它開創瞭水上立交橋之稱的“石函”,是引灌、蓄泄兼備的水利工程,和都江堰齊名成為我國著名的古堰之一。現如今,古堰也成為麗水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麗水這座生態大花園,也不盡然一直都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有那麼一段時間,木制加工企業的污染讓詩畫麗水山不再青,水不再綠。不久,習主席提出“金山銀山就是青山”的理念,政府積極響應,先後關閉多傢違規企業,為瞭打造美麗“浙裡”,開展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開創瞭綠色農業,打造生態品牌,真正做到瞭“人在綠中,綠在心裡”。麗水又迎回瞭綠水青山,展現瞭新的生機。隨著傢園-鄉情全國首屆風景油畫雙年展在麗水的舉辦,讓麗水再次出圈,麗水畫鄉這張名片在國內更加深入人心。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詩畫麗水是大自然的饋贈,和自然和諧相處更是浙裡人的根本。青山遠黛,碧水含煙,臨水而建的古街,鱗次櫛比的商鋪,漫步在鋪滿鵝卵石街道的遊客構成一幅和諧的天然畫卷。
浙裡有詩畫(已收並下載)作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