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灶台上的铁锅,黑黢黢的洞口“吞”下了几个乡亲——这是《地道战》里,我看得攥紧
拳头的镜头。
以前总觉得“躲在地下打仗”是件新鲜事,看完才懂:那是当年冀中百姓被逼出来的法子。
日军的刺刀扎进村子,庄稼被烧、房屋被拆,乡亲们躲无可躲,才攥着锄头在黄土地里
挖洞。一开始的地道就是简单的土坑,只能藏人,敌人一挖就塌;后来大家围着煤油灯
凑主意,把洞挖成了“连环套”——能藏、能防子弹,还能从墙根的暗口钻出去打伏击。日
军气得直跺脚,可不管怎么搜,总被从地缝里冒出来的枪口打个措手不及。
老村长敲钟的那段,我眼睛发涩。敌人围剿村子,他抢在炮火里撞响大钟,喊着“快进地
道”,自己却被炮弹掀翻。可他捂着伤口爬起来,又撞了一次钟,最后抱着手雷扑向敌人
——那口钟的响声,像把锤子砸在我心上。
最解气的是最后的总攻:八路军佯攻黑风口,日军想调村里的兵去增援,可刚出村口,
就被从地道里钻出来的乡亲们围住了——有的从磨盘下的暗口跳出来,有的从灶台里探出
身,土枪、铁叉一起往前冲,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那些弯弯曲曲的地道,像黄土地里
长出来的“硬骨头”,把乡亲们的劲儿拧在了一起。
合上书时,我摸着课本里“冀中地道”的插图,突然懂了:那些土得掉渣的“地洞办法”,不
是什么神奇的法术,是老百姓用锄头、用命攒出来的底气。如今的灶台再也不用藏洞
口,可地洞里的那股劲儿,早变成了我们脚下的土,暖乎乎的,又硬邦邦的。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