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星期二晴
午后的风裹着秋的凉意,轻轻扫过窗台上的空花盆。我蹲在桌边,从瓷碗里捧出十三颗绿豆——它们圆滚滚的,裹着油亮的深绿色的外衣,在掌心中滚来滚去,像攥了一把细碎的翡翠珠子。指尖蹭过种皮,能摸到那层薄薄的韧劲儿,仿佛下一秒就要迸出芽来。我用小银勺把花盆里的土松得软软的,将绿豆一颗一颗地埋进浅坑,又覆盖上细土按平。阳光落在花盆沿上,我对着土面轻声念叨着:“小家伙们,这天气不冷不热,快使劲儿钻出来吧!”
10月1日星期三晴
天刚蒙蒙亮,我就穿着拖鞋扑到阳台的花盆边。捏着我的小铁铲轻轻拨开表层的土,忽然撞见两点嫩得发亮的绿——是两颗绿豆顶破了种皮,冒出了针尖大的芽!那芽尖裹着点透明的白,怯生生地翘着。风一吹,芽尖儿轻轻晃着,竟像两只刚长出后腿的小蝌蚪,在湿润的泥土里“游”得欢实。我盯着这两小团生机,乐滋滋地给它们取名:冒得高一点的叫“海海”,像要往开阔处钻;矮一点的叫“水水”,裹着层细土屑,软乎乎的像浸在晨露里。
10月2日星期四晴
再俯身看时,“海海”和“水水”已经把嫩茎挺得直直的,顶开了覆在头顶上的土,露出圆溜溜的子叶——那子叶还半卷着,像两只拢起的小巴掌,“海海”的叶尖上沾着粒棕褐色的泥点,活像刚在土里打了滚儿的小娃娃。扒开土缝,又有三株绿豆顶破了种皮,嫩白的芽尖儿裹着浅绿,挨挨挤挤地往光里钻,连土都被顶得微微拱起。
我找了个喷壶,往花盆里细细地浇了圈水——水珠落在子叶上,顺着嫩茎滚进土里,芽儿们晃了晃,像在点头似的。
10月3日星期五晴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窗台,“海海”的茎已经分出了细细的根须——那根须泛着浅黄,弯弯曲曲地往土里钻,像蜗牛悄悄探出的触角,用指尖儿一碰,就轻轻蜷起来。我索性把花盆搬到阳台的花架上,这里通风更好,正适合嫩茎扎根。
到了傍晚,又有四颗绿豆的芽尖儿顶破了土,嫩茎撑着子叶,在风里轻轻地晃着。数了数,只剩下两颗绿豆还埋在土里——小心地扒开一看,其中一颗的种皮已经发黑变软,看来是发不出芽了。
10月5日星期日小雨
清晨的雨丝细细密密的,裹着微凉的风,打在窗玻璃上织成一层雾。我撑着透明伞凑到花架边,忽然看见最后一颗绿豆的种皮裂了道细缝:嫩白的芽尖儿沾着雨珠,正一点一点地顶开泥土,那茎细得像棉线,却把子叶挺得直直的。风裹着雨吹过来,嫩茎晃了晃,又稳稳地立住,连叶尖的雨珠都没抖落——那弱小的身子里,像攒着股不肯低头的劲儿,偏要在风里站得端端的。
10月11日星期六晴
再看花盆时,绿豆们已经长得快齐我掌心高了。找了把软尺量了一下:“海海”的茎直蹿到了12厘米,子叶舒展开,像两只摊开的小绿扇,是当之无愧的“高个子”;最惊喜的是最后发芽的“小小”,竟也长到了10厘米,茎秆虽细小,却挺得比谁都直;“水水”也长到了9厘米,看起来精神抖擞。
风从阳台吹进来,一整盆绿豆的茎都轻轻地摇晃着,像一群举着小绿伞的娃娃,挨挨挤挤地往阳光里钻。我摸着“海海”的茎,指尖能感觉到那里面绷着的韧劲儿——从十三颗圆滚滚的绿豆,到满盆晃悠的嫩茎,不过十几天,却像看了一场关于“生长”的温柔魔术。这些小小的芽儿,裹着秋的凉,也藏着顶破泥土的热乎气,看得人心里也跟着暖融融的。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