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生中会参加许多活动,有些活动也许没那么热闹非凡,却像一枚投入水中的石子,敲开生活表象,让我们发现更深层的东西。
河阳的阳光似乎比平时更刺眼,树上的蝉儿不断唱着“男高音”。村口那棵槐树的影子投在土墙上,若有若无地盖住了红通通的大字——“拆”。没错,这个古老的村落即将拆迁了。而我,就是来参加村落告别仪式的志愿者之一。
刚一踏进村子,我们的脚步都不自觉地放轻了。整个村子十分幽静,只能听见溪水流动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一位同学漫步到一棵槐花树前,将脸凑近枝头的淡黄色小花,深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地闭上了眼,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和浮华。大家都不停地用笔和相机记录着关于这个村子最后的回忆。
我们在写满“拆”字的村落中穿行,不经意间遇到了一位李婆婆。她正佝偻着身子,努力想要推动村里的石碾,试了几次却没能成功。或许,推不动的不只是石碾,还有回不去的回忆吧……
道明来意,李婆婆枯井般的眼里闪出了点点微光。她没有提及我们的话题,而是指着远处,看是看着一副画似的,“我家娃儿小时候,可爱在那小溪旁和其它娃儿打水仗了,打输了还哭鼻子......”大家想了想那个画面,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我刚嫁到这儿时,这槐树只有手腕这么粗,现在啊……都那么大了。”
“我们村里每天早上,姑娘们都会到这口井挑水,”婆婆摸了摸身边的井檐“那时的说笑声,都能把大阳给叫起来!”李婆婆笑容转瞬即逝,眼睛又重新黯然,“井填了,人也走了,就剩我和它,到最后......”
听着李婆婆的讲述,一位同学眼眶已经泛红,不停地揉鼻子。大家都默默放下了笔,目送着她在黄昏中走去……暮色渐浓,她的背影被夕阳拉的很低,像一段被时光慢放的往事。
风吹过槐树,像是对这片土地最后的叹息。我们也不是简单地记录,而是为这土地唱一首无声的挽歌。在必然的消逝来临前,记录本身就是一种抵抗,让每一段即将消逝的历史在世间永恒,让每一位像李婆婆一般的孤独守望者拥有心灵寄托。建筑的倒塌,村落的消失,从不是结束,遗忘才是!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