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周记本 > 小学 > 六年级 > 放弃,也是一种抵达 ——《勇攀青海玉珠峰》读作文600字

放弃,也是一种抵达 ——《勇攀青海玉珠峰》读作文600字

2025-09-17 21:24

读完《勇攀青海玉珠峰》,最深刻的感受是:攀登的意义从不只在登顶,而在过程中对自我极限的突破与对自然的敬畏。

作者为登顶青海玉珠峰做了长期而充分的准备,也克服了重重困难。但在海拔超过6000米的地方,他选择了止步——不是因为没有勇气,而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对登山规律的尊重。那些关于“前进还是后退”的抉择,往往隐藏着比海拔更深刻的人生课题。

而现实生活中,恰恰有许多人,因勇于放弃而最终成就了别样的精彩。

杨振宁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物理系,赴美留学后,他察觉自己在实验物理方面难以媲美同龄人,却在理论物理领域展现出独特天赋。于是他毅然转向,专注理论研究。这一关键抉择,使他最终与李政道一同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报效祖国,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中国。他将毕生精力投入科研,鞠躬尽瘁,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放弃,换来的是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光明前程。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选择从大学辍学,投身热爱的计算机领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同样中途离开哈佛,专注软件开发。他们的“放弃”,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也重塑了整个科技行业。

同样,许多同学学业成绩虽不突出,却以艺术或体育特长另辟蹊径,最终在擅长的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自然界中,壁虎断尾求生,苍鹰蜕羽重生,它们都以某种形式的“放弃”赢得了生存与飞跃的机会。这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有时不在于坚持到底,而在于知道何时放手。

放弃,并非懦弱,而是对目标的另一种清醒、对自我能力的准确认知。它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抵达

看了放弃,也是一种抵达 ——《勇攀青海玉珠峰》读,你可能喜欢看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