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总藏着一些“小奇迹”,往往一次咬牙的坚持,就能把平淡的日子酿成甜甜的糖。而让我读懂这份“坚持”的,是那年暑假攀登西岳华山的经历。
那天清晨,阳光刚漫过秦岭的山脊,我就和奶奶、妈妈坐着车来到了华山脚下。刚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这哪里是山,分明是直插云霄的“石墙”!崖壁上的岩石泛着青灰色的冷光,像被巨斧劈过似的,连缝隙里都透着“陡峭”的气息。游客们三三两两贴着山壁往上走,脚下的石阶像是从崖壁里“长”出来的,窄得只能容下半只脚;旁边的铁链更像从天上垂下来的,锈迹斑斑却格外结实,与石阶拽出近七十五度的斜坡,看得我心里直发怵。
“走吧,咱们先从北峰往上,慢慢爬。”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膀,可我攥着衣角,脚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最后还是被妈妈半拉半劝着,才攥紧铁链,打着哆嗦迈出了第一步。
爬了约莫两个小时,我们到了中峰。作为华山的“玉女峰”,这里藏在群山褶皱里,风里带着松针的清香,可我早已没了欣赏的力气——T恤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砸在石阶上晕开小水花;腿像不是自己的,每抬一下都酸得发颤,连呼吸都变得又粗又急,像破风箱似的“呼哧呼哧”响。不远处有张蓝色长椅,我几乎是扑过去的,一屁股坐下就不想起来,连妈妈递来的水都懒得接。“再坚持会儿,到西峰就能看见云海啦!”妈妈蹲在我身边劝,可我摇着头,连说话的劲儿都没有。
就在我耍赖时,一群游客从身边经过。最让我动容的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爷爷拄着木质拐杖,奶奶攥着他的胳膊,两人一步一挪,每踩稳一级台阶,爷爷就会回头帮奶奶扶扶眼镜,嘴里还念叨着“慢点,不着急”。他们没走多远,又看见刚才在中峰休息的小姑娘——她也就七八岁,扎着羊角辫,刚才还跟妈妈撒娇说“爬不动了”,这会儿却攥着妈妈的手,一步一步往上挪,小脸蛋涨得通红,却没再喊过一声累。
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忽然觉得脸上发烫。他们能坚持,小姑娘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我深吸一口气,从长椅上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妈,咱们继续爬,去西峰看云海!”
接下来的路更难走——西峰是华山最高处,有一段“天梯”几乎是九十度垂直,我只能双手攥紧铁链,脚踩着仅能容身的石窝,一点一点往上挪。手被铁链磨得发疼,腿抖得更厉害了,可每当想放弃时,就想起那对老夫妻和小姑娘的样子,又咬着牙继续往上。不知爬了多久,忽然听见前面有人喊“到顶啦”!我抬头一看,西峰的顶点就在眼前!
等我终于站在西峰顶的观景台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往下望,连绵的群山像被墨染过似的,一层叠着一层,刚才爬过的石阶变成了细细的“银线”;往东边看,厚厚的云海在山腰间翻滚,阳光洒在云海上,镀上了一层金边,偶尔有山尖从云里探出来,像仙境里的小岛。风拂过脸颊,带着山间的清凉,我忽然懂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不是山顶的风景有多特别,而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一刻,心里满是成就感。
从那以后,登山成了我的课余爱好。周末我会去爬家附近的小山,假期就跟着家人去挑战更高的山。我慢慢发现,登山教会我的不只是坚持,还有在累的时候学会调整呼吸,在难的时候学会给自己打气。它像一束光,照进我的生活,让我明白:只要不放弃,就能看见更美的风景,而这样的生活,真的特别美好。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