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的英语阅读班里,我结识了一个特别的同学——王思淇。他成了我的同桌,我们都习惯叫他小王,而这段共处的时光,也像一颗亮晶晶的星,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又温暖的印记。
初次见到小王时,他个头不高,脸圆乎乎的,那双明亮有神的眼睛里,仿佛藏着对知识无尽的探索欲,又透着股让人亲近的温和。起初,我并未过多留意他,彼此间的交谈也只限于借橡皮、传作业本的寥寥几句。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幕,却让我对他渐渐刮目相看,也慢慢发现了他藏在细节里的“特别”。
小王的学习成绩堪称出类拔萃,这是他最直观的“特别”。课堂上,每当老师抛出问题,他总像蓄势待发的小猎豹,反应极快地举手,给出的答案也常常精准得让老师点头称赞。有一回,老师讲解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英语语法难题,复杂的句式和细碎的规则让全班同学都皱起了眉,只见小王眉头微蹙片刻,便自信地举起了手,从最基础的语法规则讲起,像剥洋葱般层层拆解原理,清晰的解题思路如抽丝剥茧,原本的“拦路虎”瞬间变得清晰易懂。老师听着他的讲解,频频点头,同学们也小声地赞叹。自习时,当其他同学忙着交头接耳时,他总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对着课本用不同颜色的笔梳理课堂重点。他的笔记本更是全班公认的“宝藏”——密密麻麻的知识点、随手记下的学习心得,还有那些画得规整的思维导图,成了同学们争相借阅模仿的范本。我坐在他旁边,耳濡目染间,也跟着他整理笔记、提前预习,不知不觉间,我的学习习惯也变好了。
而小王的“特别”,远不止于学习上的出色。他像个揣着温暖小魔法的人,总能用细节照亮身边的小事。记得七月的午后格外闷热,仿佛空调都不给力了,同学们都蔫头耷脑的,连翻书的力气都少了几分。有一天,小王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时,手里多了个鼓鼓的布袋。他从里面掏出十几片冰镇过的薄荷贴,分给班里的同学:“我妈说薄荷贴贴在额头上能凉快些,我多带了点,大家试试!”我接过一片,贴在额头,瞬间清凉的感觉顺着皮肤蔓延开来,连烦躁的心都静了不少。后来我问了他,知道他是特意早起去便利店买了薄荷贴,放在冰箱冷藏了带来。
他还特别会用小创意解决小难题。有次课堂小组活动,我们组需要把英语故事改编成小短剧,可手上没有道具不是那么好代入情节。小王眼睛一亮,从书包里掏出几张彩色卡纸、一卷双面胶、一把剪刀、一盒水彩笔。“咱们自己做!”他一边说一边动手,把卡纸剪成动物头型,再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嘴,这样就很生动啦。最后,我们组的短剧因为“创意道具”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大家都围着小王说:“多亏你想到做道具!”他只是挠挠头笑:“平时带着这些小玩意儿,没想到真能派上用场。”
这个暑假,因为小王的出现而变得格外鲜活。他用认真专注的态度告诉我何为“踏实”,用热情助人的行动诠释了“温暖”,更用灵动的创意展现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他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努力的方向;又像一颗小星星,在平凡的小事里发光。虽然暑假即将结束,但与小王相处的那些细碎瞬间——他讲解题目时专注的侧脸、分薄荷贴时温和的笑容、做道具时灵巧的双手,还有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激励我不断向前的力量。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