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我的傢鄉在“浙”裡主題活動——與作文
與你“甬”不分離
我,是一個廣東人,但我四歲便隨父母一起來到瞭浙江寧波,從此,這裡成為瞭我所留戀的第二故鄉,這裡每時每刻的改變都會讓我驚喜。寧波實在算得上是一塊寶地,不管是人文歷史方面,還是物產資源等其它方面,總是那麼優秀的。
俗話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寧波也有自己獨特的方言,那就是寧波話。寧波話屬於吳方言區臨海小區寧波片的方言,它的通用地並不算很廣,但在今鄞州、慈溪、鎮海、奉化等地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形成瞭今天魅力十足的寧波話。寧波話是很硬氣的。在小學時,曾經有一位朋友對我說:“寧可聽蘇州人吵相罵,勿要聽寧波人講閑話。”我當時聽瞭這話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到後來有一天,我和她在假期相約出來,走在路上時,我後面有一個老太太突然沖我講起瞭寧波話,乍一聽,似乎像在罵人,我不知所措地愣在原地。直到朋友指瞭指瞭地,我才發現卡掉在地上瞭。原來她是在提醒我東西掉瞭。可見寧波人都是直率善良的,但在語調上會比較硬氣。此外,寧波話還有幾個比較有特點的地方,比如把所有的凳子一律稱為矮凳;把有些雙音節的詞顛倒,如把“力氣”說成“氣力”,但這往往能體現出寧波人的豪爽與親切.
同時,寧波是一個紅色基地。不少革命先烈在寧波成長,為民族獨立和國傢尊嚴做出瞭偉大的貢獻。“身許馬列安等閑,報效工農豈知艱。壯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膽照人間。”這首革命小詩就是由陳壽昌烈士所寫的。陳壽昌1906年11月15日出生在浙江寧波鎮海,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7歲便加入工人運動,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領導者、組織者之一。但於1934年11月21日的一次戰爭中,親自上前線指揮戰鬥的陳壽昌不幸負傷而亡,享年28歲。
寧波也是一座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城市。遠的不說,就拿最近的諾貝爾獎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來說吧,她也同樣出生在寧波,當時瘧疾是世界性傳染病,每年都有數億感染者,並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各國耗費大量人力與財力卻依舊沒有成功找出特效藥,屠呦呦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成功提取瞭青蒿素,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瞭福音。
除瞭歷史文化,寧波還有一點要說,那就是讓吃貨們喜聞樂見的美食。“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寧波靠海,海鮮更是數不勝數,有名的便有紅油嗆蟹。說起那紅油嗆蟹,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生的海鮮肯定是又腥又咸,這能吃嗎?但還是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被迫夾瞭起來。其實這蟹還蠻好看的,蟹肉是嫩白色的,在燈光下有些透亮,十分飽滿,紅艷艷的蟹膏像冰激淋一樣鋪在肉上,看上去十分誘人。我先是用舌頭輕輕舔一下,一股又鮮又甜的味道在舌間蔓延開來,鮮美像小珠子一樣在口中爆裂開來,顯得那樣順滑。我一臉驚奇地望著盤中的螃蟹,又嘗瞭一口白嫩的蟹肉,又一絲甘甜在口腔中蕩漾開來,讓人唇齒留香。
這就是歷吏悠久的寧波,一個讓人留戀的寧波,我希望與寧波“甬”不分離,感受更多文化古韻!
喜迎二十大 我的傢鄉在“浙”裡主題活動——與作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