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清明節的靈魂作文
不知不覺,溫暖的春風拂過四月的江南,帶來瞭綿綿的春雨,也帶來瞭滿眼的綠意。清明節悄悄地向我們走來,薄霧彌漫的江南鄉村,傢傢戶戶忙著開始做青團,一來祭祀祖先,二來為小朋友們解饞。化身小饞貓的我,也一頭鉆入瞭制作青團的隊伍裡,這不,我和奶奶還有媽媽一起忙活瞭起來。
青團是用艾草做的,於是我和媽媽踏著輕快的步伐,興致勃勃地向田野裡進發。春意盎然的田野散發著泥土的芬芳,綠油油一片。我們睜大眼睛,沿著蜿蜒的小河與整齊的田壟細細尋覓,走啊走啊,突然媽媽驚奇地叫瞭起來,“這裡有艾草!”,一邊說一邊摘下瞭好幾片葉子。我聞聲而來,仔細端詳這一株“艾草”,順便聞瞭味道,正在猶豫不決時,一位踱著步子的老爺爺,問我們為什麼要摘他的菊花呢?我們頓時大驚失色,向這位老人連聲道歉,垂頭喪氣地離開瞭這片田地。
在小巷裡走著走著,我突然眼前一亮,路邊的這幾株野草不正是我們辛辛苦苦尋找的艾草嗎?我趕緊翻開艾草的背面,毛絨絨如雪一般,再瞧瞧它的莖,泛著淡紫色,清綠的葉子,葉面純潔無瑕,仿佛是用翡翠精心雕鉆而成的,還吐出一絲絲薄荷似的清涼。我欣喜若狂,趕緊問瞭問周圍的幾個村民,這叢竟真的是艾草。我們立即摘下滿滿一袋子艾草,捧著它樂顛顛地回傢瞭。
奶奶將一袋子艾草倒入半鍋開水中,手握鍋鏟嫻熟地翻攪著,不一會兒,浸透熱水的艾草更加碧綠,奶奶撒一把堿,又拿鍋鏟子壓瞭壓,將艾草用篩子盛瞭出來,鍋裡的水像染瞭色一般呈現出淺綠色。奶奶說,把艾草汆一遍能去除苦水,加堿能讓艾草顏色更鮮艷,莖葉更軟。汆過的艾草冒著熱氣,上前聞一聞,綠茶味兒的清香撲面而來,一股兒鉆入我的鼻腔,真是神清氣爽啊!
奶奶把一盤子燙過的艾草放在菜板上,先將根根分明的艾草剁成直徑大約三厘米的塊,再另取瞭一個水槽大小的盤子,倒入半盤子粳米粉,又倒入三分之一的糯米粉,均勻地將艾草用筷子拌進粳米粉與糯米粉之中,一邊攪一邊加入少量的水,拌到已經成一個面團時,放在桌子上,用手不停地和著,直到塊狀的艾草已被揉得細細碎碎,然後分成一個個的小劑子擺在盤中,就可以包瞭。
媽媽取來瞭泡好的綠豆,輕輕搓去綠豆的皮,用破壁機打成泥,放豬油、白砂糖炒幹水分。這時的綠豆沙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媽媽又拿咸蛋黃與肉松制作瞭咸味的餡,就開始包青團瞭!奶奶拿瞭一個小劑子,對著手掌心搓圓,再將右手大拇指與食指按壓著面團的邊,一邊按一邊用左手輕巧地轉動著面團,不一會兒,一個邊薄肚子深的青團皮做好瞭!然後又夾進一塊圓溜溜的蛋黃餡用左手虎口輕輕轉動青團,直到青團口完全合攏。包好的青團青嫩青嫩,小巧玲瓏,再裹上一層糯米,樣子可愛極瞭!我立即取瞭一個小劑子,搓成圓團,再照樣子轉動著。幾下過後,雖然歪歪扭扭,遠沒有奶奶做的那麼漂亮,但是自己包的青團,內心充滿激動與自豪。包呀包,咦?盤子裡怎麼會有餡?再一檢查,發現有青團露餡瞭。這下,大傢都笑瞭起來,笑啊笑,幾十個青團在歡聲笑語中包好瞭,奶奶端著一鍋沉重的青團開始蒸。
開吃啦!在雲霧繚繞中的青團身上點綴著晶瑩剔透的米粒,猶如露珠一般。拿下一個,輕輕咬上一口,醇香的油汁浸滿唇齒之間,香味蕩漾在喉嚨中,綻放在心田上,美味啊!是那傢鄉的味道!
青團,清明節的靈魂,友誼的橋梁!
青團,清明節的靈魂作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