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溶洞(年級待定)作文
稿件已經收下,如果分班瞭,請記得打我電話:15869321076
富春江畔,靈山腳下,這裡有一窟溶洞,取名“靈山洞”,又名雲泉洞,因靈山洞景絢麗多彩,變幻多姿故而命名。在來的路上爸爸告訴我,靈山洞內石筍高聳,石瀑飛瀉,石鐘乳觸目皆是,洞壁上還刻有"大明六年"字樣,距今一千五百餘年,聽得我早已心馳神往。
這幾天,雨水洗刷瞭杭州夏日的酷熱,但走在路上,還是會涔涔冒汗,我和爸爸聊著溶洞的形成與發現,聊著聊著,隻覺得腿部發涼,迎面一股涼氣直撲臉面,抬頭一看,到瞭。
站在洞口遠遠地看著,藤蔓從洞口處垂蔓而下,洞中仿佛是黑夜,充滿瞭未知,給人一種神秘感。在洞壁上,我也如期的看到瞭“大明六年”的字樣,感嘆著我中華文物保存的如此完好!我跟著爸爸沿著臺階一步一步地走,每前進一步,寒氣就增強一分,直到走到洞口,寒氣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籠罩瞭我全身。
走入洞口,彩色的光環伴隨叮咚滴水,在奇異多姿的山石間流淌變幻。穿過昏暗的過道,便來到瞭洞中,這才看到瞭靈山溶洞的真面目:洞內是用方石鋪成的小道,小道的兩邊是淙淙流淌的山泉,我俯下身子將手伸入水中,冰冰涼涼的,好像這水來自冰川,水在溶洞中承擔起瞭“打磨師”,“畫傢”的工作,水中的石頭摸起來是光滑的,沒有棱角的,我隨手撿起一塊,石頭上隆起一道道石英,這是水流的“腳印”,看到這些,不禁讓我想起《荀子勸學》裡的一句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再往四周望去,洞內鐘乳、石筍綴滿四壁,奇石百態千姿,如禽如獸,似花似佛,微妙之處,難以形容。洞內的石頭形態各異,每一塊都是一件藝術品,有的似一位小人,手托著巨石,仿佛溶洞就是他托起的;有的像老媼,“臉上”滿是歲月帶來的皺紋;有的如一隻玩猴,在石上向遠處眺望。
最妙的就要數“花果山”瞭,爬上盤旋而上的樓梯,彎腰走過矮小的溶道,便來到瞭另一個世界,似一個大會堂,一支巨大無比的石筍拔地而起,蔚為壯觀。從遠處望,巨大的石英柱從高處的崖縫中凝結而下,似一瀉千裡的廬山瀑佈,又似一根巨大的擎天柱,不難讓人想起孫悟空的金箍棒。我隨爸爸攀緣至30米高處的平臺,回頭俯視,洞體如巨室,深遠寬闊,洞頂薄霧繚繞,此時感覺仿佛置身於雲頂之間。
在洞的盡頭,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風水洞”,我先是疑惑瞭一會兒,再又恍然大悟,靈山洞內有風,有水,不正好嗎?
出瞭洞,我不覺又回到瞭現實,那空空的山洞相信自己的腳下竟是空的,那空空的山洞裡充滿瞭奇妙的景致,仿佛覺得它們還在呼喚著你,呼喚你去重溫它那夢幻般的迷人魅力。靈山溶洞,不虛此行。
靈山溶洞(年級待定)作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