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坚守,铸就不平凡的人生
-顾国和外国语学校801班史翊彤
我的外婆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出生于六十年代末期,浙江宁波北仑春晓人,在三尺讲台前耕耘了37年,当了整整35年的班主任。在学生、家长中享有极好的口碑,都说她是一位善解人意、有责任、有担当的好老师。她曾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区级优秀班主任”、宁波市首届“阿拉好教师”
每逢过年过节,外婆总会收到一个个电话,一条条微信。那都是以往的学生送来的祝福。此时此刻,外婆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非常好奇,外婆是怎么成为这么优秀的老师的。
记忆的阀门打开了外婆的思绪:1982年,外婆小学毕业,经一位亲戚帮忙,择校到大榭中学上初中。当时的大榭中学教学质量非常好,学风很正。但交通非常不便。没有跨海大桥,外婆要先乘公交车到柴桥然后步行半小时到穿山码头再乘渡船到大榭岛,上岸后又要步行四十分钟才能到学校。每天吃的是食堂蒸的盒饭,菜也是从家里带的咸鸭蛋或是炒咸菜,食堂里的小菜从来都不舍得买。生活条件如此艰苦但外婆从没叫一声苦。成绩总是保持在班级前三。
外婆是天资聪明吗?其实不是的,她靠的就是自身的努力。学校规定晚上九点半就熄灯了,可是该背诵该复习的知识还没完成,外婆灵机一动自己买了个手电筒。熄灯后,她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大脑开始“放电影”,把白天老师讲过的知识要点重新过一遍,想不起来时就躲在被窝里迅速打开手电筒看一下笔记。第二天天蒙蒙亮,外婆就悄悄起床,从寝室楼出来,翻过教学楼的铁栅栏门,钻进教室就开始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就五六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外婆的中考成绩竟超过了镇海中学的分数线,可外婆还是填报了“慈溪锦堂师范”的志愿。她说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那年暑假,当邮递员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外婆家时,全村都炸开了锅,因为外婆是全村第一个实现户口农转非的中专生。
1988年,外婆19岁,师范毕业,带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期待能分配到城里当老师。可现实是那么不尽人意,一句“从哪来到哪去”的分配政策,让外婆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三山乡中心小学任教。为此,外婆还哭过,太奶奶安慰她:“到哪里都是教书,这里老师那么缺,教自己家乡的孩子多好啊。”
也许太奶奶的话消除了外婆的遗憾和顾虑,她准时去报到,校长热情接待了她,并交代了工作,让她接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听说在两年已经换了五位老师,整个班级像一盘散沙。外婆接过学生名册,开始了挨家挨户的家访。进门时家长还算热情,但她前脚刚走,后面就传来家长不信任的言语:“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怎么教得好书哦?”。倔强的外婆没有跟他们理论,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说:“你们看我的行动吧!”
开学第一天,外婆精心准备了一篇发言稿,畅谈了关于班级管理的想法。全班学生的眼神是那么专注,那么惊喜,那么充满期待。外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甜美的音色把学生征服了,一下课,他们就围在外婆身边说这说那。外婆鼓励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以后的日子里每天最早到校进班级的是外婆,最晚放学的是外婆带的班级。一学期下来,班级的语文成绩从年级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年级第一。家长的流言蜚语消失了,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也接踵而至。
外婆用最真诚的爱和善解人意的包容赢得了家长的放心,孩子们的开心。“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尽可能的方面做出成绩和贡献。”是她做班主任的座右铭。她想让每个孩子都能播种阳光,收获春天。
2025年1月外婆正式退休了,三十余载的岁月流转,她将教师的使命融进传道授业解惑。献身山区的教育事业,青丝变白发,无悔付年华。平凡的人凭借不懈的努力和默默的坚守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