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芳华凝成不灭的红焰,漫过红领巾的褶皱,在我前行的路上,铺成一片会发光的星河。——题记
胸前的红领巾在微风中轻轻飘拂,我再次翻开那本沉甸甸的红色经典——《刘胡兰》。那个十五岁的女孩让我心头滚烫,她就像一团热烈的火焰。读着她,忠诚、勇敢、坚强这三颗火种,在我心里悄悄发芽。
第一颗火种——忠诚
敌人将铡刀架在刘胡兰的面前,让她说出共产党员的名字。刘胡兰却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死也不会出卖同志!”敌人又用乡亲逼迫她,她始终挺直脊梁,字字如钉:“要杀要剐冲我来!”直到最后一刻,她嘴里喊的仍是“共产党万岁”。
这让我想起那次春游爬山,老师让我担任旗手,把队旗交到了我的手上,并叮嘱我一定要保护好这面队旗。我郑重地接过队旗,信心十足地对老师说:“恩,我一定会保护好它!”我像一只欢乐的小鸟,带着那片红飞在队伍的前头,自豪感溢满眼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体力渐渐被消耗了,呼吸越来越急,脚步越来越沉,手也越来越酸。回头看看同学,他们有说有笑,边走边吃着美味的零食,此刻,我多想丢掉这面队旗啊!可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你一定要保护好这面队旗”,想起了我的承诺“我一定会保护好它”,更在脑海中浮现出了刘胡兰攥紧信念的影子,她宁可死都要不出卖共产党员,我只是保护着一面小小的队旗,又怎能退缩?想到这,我刚想松开的手,又紧紧地拽住了。我挺了挺身子,抬头望向山顶,那一刻,似乎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高举着队旗一口气爬上了山顶,始终没有让它倒下。我把它插在山顶,那片红成了我们小队最亮的光,我也成了老师心中的骄傲。
原来,忠诚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是该做的事,拼尽全力扛到底,哪怕再累也绝不松手。
第二颗火种——勇敢
反动派闯进村子时,刘胡兰不仅没躲起来,还假装给敌人端水,把情报塞进灶膛,又打翻水盆拖延时间,把村里的岗哨记在心里。后被敌人抓住,她被皮带抽得渗出血迹,疼得浑身发抖,也咬牙不吭声。因为她知道鞋底藏着的给八路军的信,那可是乡亲们的命。
这让我想起在培训班跳高测试时的情景。那天,老师说要给我们测试跳高,起跳高度从80厘米开始。由于我个子高,80厘米我只要两腿一跨就能轻松跃过,一点都不紧张。可随着杆子慢慢升高,当杆子的高度到达我的腰部时,我的心就开始砰砰乱跳。练习时因为起跳高度不够,而摔出垫子时的疼痛感涌上心头。轮到我了,我站在原地腿肚子直发抖,失去了起跳的勇气。正当我想要打退堂鼓时,我看见了刘胡兰即使被敌人打得嘴角流血,却仍要把信往鞋底塞的样子。于她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深吸一口气,助跑,起跳,过了!老师说我比上次多跳了五厘米。
原来,勇敢不是不害怕,是明明怕得发抖,还要攥紧拳头往前闯。
第三颗火种——坚强
刘胡兰被敌人按向铡刀时,胳膊被扭得脱了臼,骨头摩擦的疼让她额头冒汗,可她硬是仰着头,把下巴抬得高高的。铡刀落下的前一秒,她还鼓励乡亲们鼓劲别难过。那股坚强地韧劲儿,连敌人都看得发愣。
这让我想起刚学骑车时,车把总像调皮的蛇一样扭来扭去不受控。当我重重地倒在地上,膝盖被蹭掉一大块皮,血珠混着泥沙渗出来时,我坐在地上大声哭着:“不学了,我再也不要学了”。妈妈却蹲下来,指着旗杆上那一面红旗,说:“你这红色,这里面有她的血啊。刘胡兰被铡刀砍的时候,比你疼多少倍?”我望着飘扬的红旗,想起她昂首挺胸的样子,硬是咬着牙爬起来,扶着车把继续尝试。摔了七次、八次……直到第十一次,我终于能稳稳地骑过整条胡同。风从耳边吹过,像是在为我鼓掌;鸟儿叽叽喳喳,像是在为我欢呼。那一刻,我仿佛化成了一阵风,一只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原来坚强不是不流泪,是流着泪也能挺直腰杆,把“我不行”变成“再试试”。
合上书,英雄们的故事却似一盏明灯,照见了历史的厚重,也点燃了我们内心的热血与梦想。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一定会带着忠诚、勇敢、坚强这三颗火种,循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行。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