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跟着奶奶一起回老家小住,因为好奇,我拉着奶奶推开了那扇尘封的阁楼木门。一股陈旧的气息裹挟着时间的颗粒扑面而来,仿佛惊扰了一场绵长而安宁的梦。
阁楼的正中间摆放着一面一人高的古旧镜,那雕花的木质边框,纹样早已被岁月磨蚀得有些模糊,镜面上纵横着细密的划痕,如同老人额上深刻的皱纹。“那是五十年前,你爷爷花了大价钱请人打的。”奶奶的声音苍老而绵远,目光落在镜中那片幽深的虚空里,仿佛能穿透它,望见彼岸的往日。于是,往事便随着她舒缓的语调,在这蒙尘的镜中,缓缓漾开波纹。
我凝神望去。那晦暗的镜面深处,影像渐渐清晰起来。我仿佛看见了年轻时的祖父。他背脊微躬,手中的刨子在木料上推行,发出富有韵律的沙沙声,木香的薄雾随之升腾。汗水在他敞开的衣衫脊背上亮晶晶地画着地图,他却浑然不觉,偶尔抬眼望向身旁这面刚立起的镜子时,嘴角会浮起一丝极淡、极满足的笑意。那镜中,定然也曾映照过窗外明净的蓝天,映照过这间虽小却被他用榫卯与汗水构筑得坚实温馨的家,映照过墙上垂挂的笋干,和奶奶年轻时代忙碌而轻盈的身影。年轻的祖父,是以这镜为舟,用他严谨到近乎执拗的工匠精神,一斧一凿地挥渡过他汗水浸透的青春大河,将这份对生活的笃信与期盼,牢牢嵌入这镜子的风骨里。
镜中的光景流转。仿佛有人在一旁轻轻擦拭,让另一段尘封的影像显露出来。这一次,是少年时代的父亲。他伏在紧邻镜子的旧木桌上,眉头微蹙,全部的意志都凝聚在疾走的笔尖。周围的喧嚣,夏日的蝉鸣,同伴的呼唤,都似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唯有镜中那个清瘦而专注的影子,与他朝夕相伴。那一行行整齐演算的公式,仿佛不只是写在纸上,也一字一句地,刻入他明澈的眼底,刻入他渴望远方的心里。少年的父亲,同样以这镜为舟,秉持着那份镜面般澄澈的诚实与心无旁骛的求索,将青春的所有激情,都沉寂于这无言的苦读,终于摆渡过命运的重洋,走向了祖辈未曾触及的广阔世界。
一片悄然移步的日光,正斜斜地落在镜面上。那些划痕在光里被瞬间点亮,折射出细碎的金芒。原本陈旧的镜体,竟在这一刻,恍若由内而外地焕发出温润而明亮的光晕。我忽然深切地领悟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古训,其内核或许并非冰冷的治术,而是这般血脉相承的温暖警醒。这面镜子,它照见的何止是三代人的容颜?它照见的,是祖父用汗水诠释的“笃实”,是父亲用笔墨写就的“超越”。它所承载的,是一种穿越时光而愈发璀璨的精神品格。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磨损不了的,反而在沧桑变迁中,被淬炼得愈发纯粹与坚硬。正如眼前这面古镜,纵然框棹斑驳,镜面朦胧,但它所映照过的灵魂,所承载过的希冀,所铭记过的奋斗,却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它沉默地立于时光深处,提示着每一个站在它面前的人:勿忘来路之艰辛,当秉先辈之志,活成镜中一道新的、无愧于过往的光。
周记 www.zhoujiben.com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5127569号-2
小学
中学
周记
如有相关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